1.拿到增值税进项税发票后要怎么做会计分录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会计分录1、结转进项税额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结转销项税额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3、结转进项税转出时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 如果转出未交增值税科目余额在借方,代表留抵,不用再做账;2) 如果转出未交增值税科目余额在贷方,代表应该缴纳的,应先做如下结转分录: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缴纳时 借: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扩展资料:进项税额是指当期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在企业计算时,销项税额扣减进项税额后的数字,才是应缴纳的增值税。因此进项税额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纳税额的多少。
一般在财务报表计算过程中采用以下的公式进行计算:进项税额=(外购原料、燃料、动力)*税率进项税额是已经支付的钱,在编制会计账户的时候记在借方。参考资料:进项税额-百度百科。
2.取得的进项税发票怎么做账务处理
取得的进项税发票做账务处理主要是:
一、凡购进货物并收到防伪税控开具的抵扣联,
1、借:原材料等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贷:银行存款等
二、对该份抵扣联,如在规定期限通过认证的,对上述会计处理不需变动,并在通过认证的月份申报抵扣;如在规定期限进行认证,但通不过认证的,或者超过规定期限不进行认证的,则需对进项税额作转出处理:
1、借:原材料等
2、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如在收到抵扣联,但没在收到的月份进行认证的,也应作上述收到抵扣联时的同样分录,同时在备查薄上注明“待认证”字样。
3.增值税进项税会计分录怎么写
1、增值税进项税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或固定资产等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等)
2、进项税额是指当期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缴纳的增值税税额。在企业计算时,销项税额扣减进项税额后的数字,才是应缴纳的增值税。因此进项税额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纳税额的多少。一般在财务报表计算过程中采用以下的公式进行计算:
进项税额=(外购原料、燃料、动力)*税率/(1+税率)
进项税额是已经支付的钱,在编制会计账户的时候记在借方。
4.增值税抵扣如何做会计分录
近日,《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以下简称“39号公告”)发布,细化增值税改革具体政策措施。其中,最暖心的亮点之一就是允许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0%抵减应纳税额,即加计抵减政策。但是,你知道其中的十个细节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一要注意政策执行期间
是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二要注意确认条件
生产、生活性服务纳税人是指
提供邮政服务、电信服务、现代服务、生活服务(简称四项服务)
取得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
三要区分不同设立时间
2019年3月31日前设立的纳税人 自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的销售额(经营期不满12个月的 按照实际经营期的销售额)符合上述规定条件的 自2019年4月1日起适用加计抵减政策 2019年4月1日后设立的纳税人 自设立之日起3个月的销售额符合上述规定条件的 自登记为一般纳税人之日起适用加计抵减政策 四是确认的连续性 确定适用加计抵减政策后
当年内不再调整,以后年度是否适用
根据上年度销售额计算确定
五是准确计算加计抵减的基数
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的10%计提当期加计抵减额
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部分
不能作为计提的基数
已计提加计抵减额的进项税额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的
应在进项税额转出当期相应调减加计抵减额
六要区分三种情况抵减
抵减前的应纳税额等于零的
抵减前的应纳税额大于零且大于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的
抵减前的应纳税额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的
七要记住一个例外
出口货物劳务、发生跨境应税行为不适用加计抵减政策
兼营出口货物劳务、发生跨境应税行为
且无法划分不得计提加计抵减额的进项税额
需要按政策规定予以剔除
八是单独核算加计抵减
纳税人应单独核算加计抵减额的
计提、抵减、调减、结余等变动情况
九是首次需填表声明
在年度首次确认适用加计抵减政策时
需提交《适用加计抵减政策的声明》
同时兼营四项服务的
应按照四项服务中收入占比最高的业务在表中勾选确定所属行业
十是有始有终
加计抵减政策到期后
纳税人不再计提加计抵减额
结余的加计抵减额停止抵减
5.关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会计分录怎么写
如果是销售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如是购进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扩展资料:
会计分录格式
第一:应是先借后贷,借贷分行,借方在上,贷方在下;
第二:贷方记账符号、账户、金额都要比借方退后一格,表明借方在左,贷方在右。
会计分录的种类包括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其中简单分录即一借一贷的分录;复合分录则是一借多贷分录、多借一贷以及多借多贷分录。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楚,一般不宜把不同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也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会计分录
6.进项税抵扣会计分录
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余额为留抵数,下个月再与销项税抵扣;
销项税额大于进项税额,月末应交增值税贷方余额,则需要结转;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扩展资料:
会计分录亦称"记帐公式"。简称"分录"。它根据复式记帐原理的要求,对每笔经济业务列出相对应的双方帐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在登记帐户前,通过记帐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能够清楚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归类情况,有利于保证帐户记录的正确和便于事后检查。每项会计分录主要包括记帐符号,有关帐户名称、摘要和金额。
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简单分录也称"单项分录"。是指以一个帐户的借方和另一个帐户的贷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亦称"多项分录"。是指以一个帐户的借方与几个帐户的贷方,或者以一个帐户的贷方与几个帐户的借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抵扣进项税额
7.增值税进项税的会计分录
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者承担的增值税税额。所说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包括外购(含进口)货物或应税劳务、以物易物换入货物、抵偿债务收入货物、接受投资转入的货物、接受捐赠转入的货物以及在购销货物过程当中支付的运费。
应当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下分设: 未认证进项税额 和 已认证进项税额两个明细科目。
收到进项票时,
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未认证进项税额
认证进项票时,
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已认证进项税额,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未认证进项税额。
8.进项税抵扣的分录怎么做
企业购进的货物发生非常损失,以及将购进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其抵扣的进项税额应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转入有关科目予以转出。具体分录如下:
1.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账务处理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账务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损失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账务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
贷:在产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兼营简易计税项目、免税项目的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