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缴纳社保费的会计分录
分析如下:
1、缴纳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单位部分)
其他应收(付)款--社会保险费(个人部分)
贷:银行存款/现金
2、计提时:
借:管理费用--社会保险费(单位部分)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单位部分)
3、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应发数)
贷:其他应收(付)款--社会保险费(个人部分) 银行存款/现金 (实发数)
扩展资料
会计分录在实际工作中,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来实现的,它是保证会计记录正确可靠的重要环节。会计核算中,不论发生什么样的经济业务,都需要在登记账户以前,按照记账规则。
通过填制记账凭证来确定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以便正确地进行账户记录和事后检查。会计分录有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会计分录
2.关于公司缴纳社保的会计分录
第一个分录是不正确的。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 15000借:其他应收款--个人 3000贷:银行存款 18000结转费用:借:管理费用 62000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 15000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47000代扣个人所得税,支付工资:借:应付职工薪酬 47000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000贷:其他应收款--个人 3000贷:库存现金 43000缴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000贷:库存现金 1000扩展资料步入2015年,全国已有天津、重庆、福建、江西等地执行新的社保缴费基数标准。与2014年相比,用人单位和职工需要缴纳的社保费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各地普遍以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为社保缴费基数,工资平均数不到下限的按照下限算,超过上限的按照上限计算。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社会平均工资存在虚高成分,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社会群体平均收入的真实情况”。
因此,社保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联动机制本身就值得商榷。此外,社保缴费基数上浮势必加大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的缴费负担,如何平衡好参保对象的权利和义务,还需要统筹考量,拿出相应的配套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保缴费。
3.缴纳社保怎么做会计分录
社保费用会计分录:发放员工工资时: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个人负担部分)缴纳社会保险:借:管理费用等—社会保险(企业负担部分) 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个人负担部分)贷:银行存款企业负担部分也可先计提再缴纳:计提时:借:管理费用—社会保险(企业负担部分)贷: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企业负担部分)缴纳时:借: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企业负担部分) 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个人负担部分)贷: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是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产生的义务。
4.缴纳社保费的会计分录
分析如下:1、缴纳时: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单位部分)其他应收(付)款--社会保险费(个人部分)贷:银行存款/现金2、计提时:借:管理费用--社会保险费(单位部分)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单位部分)3、发放工资时:借:应付职工薪酬--工(应发数)贷:其他应收(付)款--社会保险费(个人部分) 银行存款/现金 (实发数)扩展资料会计分录在实际工作中,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来实现的,它是保证会计记录正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会计核算中,不论发生什么样的经济业务,都需要在登记账户以前,按照记账规则。通过填制记账凭证来确定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以便正确地进行账户记录和事后检查。
会计分录有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分录。
5.缴纳社保怎么做会计分录
1、缴纳社保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单位部分)
其他应收(付)款-社会保险费(个人部分)
贷:银行存款
2、计提时
借:管理费用-社会保险费(单位部分)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单位部分)
扩展资料
1、纳费检查的主体是各级地方税务机关。
2、纳费检查的客体是纳费人、代扣代缴义务人实际应缴费基数与纳费申报数或核定数是否一致,是否存在漏费和偷费现象。
3、纳费检查中发现未按规定缴费的,由地税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
4、地税机关进行检查时,必须首先开具《社会保险费纳费检查通知书》,提前3日以书面形式通知被检查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社会保险费
6.交社保会计分录
1、计提工资和五险一金(企业负担部分)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生产部门人员的)
借:在建工程(应由在建工程负担的)
借:研发支出(应由研发支出负担的)
借:管理费用(管理部门人员的)
借:销售费用(销售人员的)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
贷: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
2、发工资时扣个人负担部分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工资
贷: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
贷: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贷:现金
3、上交社会保险时
借: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个人负担部分)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企业负担部分)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4、上交住房公积金时
借: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个人负担部分)
借: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企业负担部分
7.关于公司缴纳社保的会计分录
第一个分录是不正确的,应修改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 15000
借:其他应收款--个人 3000
贷:银行存款 18000
结转费用:
借:管理费用 62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 15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47000
代扣个人所得税,支付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 47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000
贷:其他应收款--个人 3000
贷:库存现金 43000
缴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000
贷:库存现金 1000
扩展资料
变化盘点
1,“现金”科目变为“库存现金”科目。
2.新准则取消了“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并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下设置“成本”、“公允价值变动”两个二级科目。
3.新准则取消了“应收补贴款”科目,并入“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
4.“物资采购”科目变为“材料采购”科目。
5.“包装物”科目和“低值易耗品”合并为“周转材料”科目。
6.新准则取消了“长期债权投资”科目,而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
7.新准则增设了“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8.新准则设置了“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企业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经营活动,已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应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余款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其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9.新准则设置了“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但其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10.新准则增设了“累计摊销”科目。用来核算无形资产的摊销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分录 、
百度百科▬会计调整分录
8.计提和缴纳社保会计分录
计提社保时: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公司承担)
缴纳社保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公司承担)
其他应付款——社保(个人承担)
贷:银行存款
扩展资料:
社保功能
1.稳定社会生活的功能
2.再分配的功能
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第一是社会保险制度作为需求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来发挥作用,从而对经济起正面的作用;第二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有效利用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繁荣;第三是社保成为企业招揽人才的基本条件。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会计分录
9.银行代扣社保费的会计分录
银行代扣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单位部分)
其他应收(付)款--社保(个人部分)
贷:银行存款
计提时
借:管理(销售、制造)费用等科目--社保(单位部分)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单位部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非货币性福利"、"其它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扩展资料:
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企业应当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提取、结算、使用等情况。该科目的贷方登记已分配计入有关成本费用项目的职工薪酬的数额。
借方登记实际发放职工薪酬的数额,包括扣还的款项等;该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应当按照“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应付职工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