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购进货物的会计分录
购进货物并支付货款账务处理如下:
1、一般纳税人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账务处理:
借:库存商品(货物已入库)或在途物资(货物未入库)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者库存现金或应付账款
2、一般纳税人收到增值税普通发票的账务处理或者小规模纳税人账务处理:
借:库存商品(货物已入库)或在途物资(货物未入库)(注:价税合计)
贷:银行存款或者库存现金或应付账款
扩展资料:
分录格式
第一:应是先借后贷,借贷分行,借方在上,贷方在下;
第二:贷方记账符号、账户、金额都要比借方退后一格,表明借方在左,贷方在右。
会计分录的种类包括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其中简单分录即一借一贷的分录;复合分录则是一借多贷分录、多借一贷以及多借多贷分录。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楚,一般不宜把不同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也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会计分录
2.存货购进,发出去主要帐务处理
1、存货购进的账务处理
(1)对于发票账单与材料同时到达的采购业务
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对于已经付款,但材料尚未到达的采购业务
借:在途物资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材料达到验收入库后,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贷:在途物资
(3)对于材料已经到达并已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未到,货款尚未支付的采购业务
月末按照材料暂估帐入账,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下月初用红字冲回,然后下月材料到达验收入库后,按照(1)或(2)处理。
2、存货发出的账务处理
(1)发出存货按照实际成本核算,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
借:生产成本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在建工程等科目
贷: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购入材料用于在建工程或福利费用,则会计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或福利费)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发出存货按照计划成本核算
借:生产成本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同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生产成本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贷:材料成本差异
3.关于存货的会计分录
1入库
借:原材料 3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 100
贷:预付账款 20 000
银行存款 15 100
2:损失
借: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 500
贷:原材料 1 500
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 10 000
贷: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500
营业外收入 8500
收到钱
借:银行存款 10 000
贷: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 10 000
4.存货的账务处理有哪些
一.存货的成本构成:原材料,商品,低值易耗品通过购买的存货的成本由A采购成本构成;产成品,在产品,半成品,委托加工物资通过经一步加工取得的存货由A采购成本,B加工成本以及C其他成本构成。 A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不能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保险费、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 B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薪酬)和制造费用 C其他成本指除AB外使存货达到现状的其他支出 无助于使存货达到现状的非正常消耗(如自然灾害造成的消耗)不能计入存货成本,采购入库后发生的仓储费不能计入存货成本
二.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
1. 先进先出法
2. 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单价=(期初成本+本期收入成本)/(期初数量+本期收入数量) 期末成本=期末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本期发出成本=期初成本+本期收入成本—期末成本
3. 移动加权平均法
4. 个别计价法
三.原材料
1. 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成本为采购成本)的核算
1) 购进原材料 在途物资用于先付款后收到材料情况的核算 借:已付款的实际成本贷:入库实际成本 原材料 借: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 贷: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① 货款与材料同时入库,一般纳税人原材料和应缴税费分开,小规模纳税人不分
② 先付款,先计入在途物资,后转入原材料
③ 先收到材料,可先不做帐等账单到后再做同1);若月底没有到账单先估计做。 上月末,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下月初相反。收到账单后再做同1)。
2) 原材料发生短缺
① 合理损耗计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② 少发货则按实际到货数量做账,若已付全款则冲减应付账款
③ 有责任人的,借记“其他应收款”
④ 意外灾害或无法查明原因的,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 购进原材料发生非正常损失或用途改变时,应冲减当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费(进项税额转出)
3) 原材料发出 发出材料用于在建工程和福利项目等非税项目时,冲减增值税进项税额, 借:在建工程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费(进项税额转出)
2.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的核算。 原材料 借: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贷: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采购 借:实际采购成本 贷: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 借: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 贷: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的差异
1) 购进原材料,先计入材料采购,再转入原 材料
2) 原材料发生短缺,同上。
3) 原材料发出 按计划成本做账,期末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成本差异在借方则+,在贷方则— 本期成本差异率=(期初成本差异+本期购进成本差异)/(期初计划成本+本期购进计划成本) 本期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本期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成本差异 先做计划成本的帐,再算出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并做账,注意非税项目要转出进项税额
四.库存商品
五.委托加工物资
1. 拨付委托加工物资,借:委托加工物资(实际成本) 贷: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加工费,运费,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增值税(增值部分计税),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消费税(实际成本和增值部分计税),用于直接销售则计入成本,同加工费运费处理 用于连续生产应税产品,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贷:银行存款
2. 收回委托加工物资,按收回物资的和剩余物资的实际成本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或按计划成本或售价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 差价”,贷:委托加工物资
六.周转材料
七.存货的期末账面价值 : 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 直接出售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账面价值=min{可变现净值,成本}
2. 需要加工的存货,存货账面价值计价方式=min产成品{可变现净值,成本} 产成品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继续加工所需成本—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3. 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第二期应冲减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冲减时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