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融资租赁会计分录怎么做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1、企业在租赁期开始日,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含增值税)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减去可抵扣的增值说后余额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借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账户;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账户;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
2、每期支付租赁费用时,借记:“长期应付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如果支付的租金中包含履约成本,按履约成本,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
3、每期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按当期应分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金额,错记:“财务费用”账户,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
4、企业租入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折旧政策应和自有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一致,同自有固定资定一样,折旧方法一般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
确定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折旧期应视租赁合同而论,如果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企业将会取得资产的所有权,即可认为企业拥有该资产的全部使用寿命,因此应以该资产的使用寿命作为折旧期间。
如果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后企业是否能够取得租赁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则应以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寿命中两者较短者作为折旧期。提取折旧时,借记:“制造费用”账户,贷记:“累计折旧”账户。
扩展资料
会计分录亦称“记帐公式”。简称“分录”。它根据复式记帐原理的要求,对每笔经济业务列出相对应的双方帐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在登记帐户前,通过记帐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能够清楚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归类情况,有利于保证帐户记录的正确和便于事后检查。
每项会计分录主要包括记帐符号,有关帐户名称、摘要和金额。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简单分录也称“单项分录”。是指以一个帐户的借方和另一个帐户的贷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亦称“多项分录”。
是指以一个帐户的借方与几个帐户的贷方,或者以一个帐户的贷方与几个帐户的借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为了保证帐户对应关系的正确、清晰、便于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会计分录必须严格掌握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基本原则,不允许多借多贷。
三要素
一,记账方向(借方或贷方)
二,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三,金额
种类
根据会计分录涉及账户的多少,可以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
简单分录是指只涉及两个账户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分录是指涉及两个(不包括两个)以上账户的会计分录。
方法
层析法
层析法是指将事物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和层次,逐层递进分析,从而最终得出结果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层析法进行编制会计分录教学直观、清晰,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步骤如下:
1、分析列出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会计科目。
2、分析会计科目的性质,如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等。
3、分析各会计科目的金额增减变动情况。
4、根据步骤2、3结合各类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增加或减少),来判断会计科目的方向。
5、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编制会计分录。
此种方法对于学生能够准确知道会计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非常有效,并且较适用于单个会计分录的编制。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会计分录
搜狗百科:融资租赁
2.融资租赁会计处理怎么做
融资租赁会计处理方法如下:
一、试点纳税人差额征税的管帐处理惩罚
(一)一般纳税人的管帐处理惩罚
一般纳税人提供给税处事,应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下增设“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专栏,用于记录该企业因按划定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销项税额;同时,“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等相关科目应按经营业务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接受应税处事时,按划定答允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销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科目。
对于期末一次性进行账务处理惩罚的企业,期末,按划定当期答允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销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
(二)小范围纳税人的管帐处理惩罚
小范围纳税人提供给税处事,试点期间凭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关划定答允从销售额中扣除其付出给非试点纳税人价款的,按划定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应交增值税应直接冲减“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
企业接受应税处事时,按划定答允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应交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按实际付出或应付的金额与上述增值税额的差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按实际付出或应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对付期末一次性进行账务处理惩罚的企业,期末,按划定当期答允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应交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
3.融资租赁会计分录怎么做
一、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处理:租赁期开始日: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孰低)未确认融资费用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率的确定(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其折现率可按下列顺序确定)。
1、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2、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3、同期银行贷款利率。2、初始直接费用的处理——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计入租入资产价值: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初始直接费用)贷:银行存款等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的处理——按实际利率法分摊。
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分摊率的确定:以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以合同规定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合同规定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为入账价值,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
该分摊率是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折现率。会计处理: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贷:银行存款借:财务费用贷:未确认融资费用租赁资产折旧的计提。
应提折旧总额的确定:存在担保余值的:应提折旧总额=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担保余值不存在担保余值的:应提折旧总额=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折旧期间:1、如果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人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即可认为承租人拥有该项资产的全部使用寿命,因此应以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寿命作为折旧期间;2、如果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后承租人是否能够取得租赁资产的所有权,则应以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寿命两者中较短者作为折旧期间。履约成本的会计处理——履约成本发生时通常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借:管理费用等贷:银行存款或有租金的会计处理——在实际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或有租金以销售百分比、使用量等为依据计算的。
借:销售费用贷:银行存款或有租金以物价指数为依据计算的:借:财务费用贷:银行存款租赁期满时的会计处理:返还租赁资产1、存在承租人担保余值:借:累计折旧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2、不存在承租人担保余值:借:累计折旧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优惠续租租赁资产:如果承租人行使优惠续租选择权:视同该项租赁一直存在而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如果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人没有续租支付的违约金。
借:营业外支出贷:银行存款留购租赁资产支付购买价款时: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贷:银行存款结转固定资产所有权:借:固定资产——生产用固定资产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二、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处理:租赁期开始日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未实现融资收益的计算未实现融资收益=(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未担保余值)-(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初始直接费用的现值+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会计处理:借:长期应收款(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未担保余值营业外支出(融资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融资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银行存款(初始直接费用)营业外收入(融资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未实现融资收益未实现融资收益分配的会计处理:分配方法——按实际利率法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租赁内含利率会计处理:按收到的租金:借:银行存款贷:长期应收款按当期应确认的融资收入金额:借:未实现融资收益贷:租赁收入应收融资租赁款坏账准备的计提:出租人只需对应收融资租赁款减去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差额部分(在金额上等于本金的部分)合理计提坏账准备,而不是对应收融资租赁款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对应收融资租赁款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与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相同。未担保余值发生变动的会计处理:期末未担保余值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资产减值损失贷:未担保余值减值准备将减值金额与由此产生的租赁投资净额的减少额的差额借:未实现融资收益贷:资产减值损失已确认损失的未担保余值得以恢复的:按未担保余值恢复的金额借:未担保余值减值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原减值额与由此产生的租赁投资净额的增加额的差额:借:资产减值损失贷:未实现融资收益或有租金的会计处理:出租人对或有租金应在实际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收入借:应收账款贷:租赁收入租赁期满时的会计处理:收回租赁资产:存在担保余值(长期应收款有余额),不存在未担保余值(未担保余值无余额)借:融资租赁资产贷:长期应收款应向承租人。
4.融资租赁的会计分录
(1)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2500000-(3000000-1000000)=500000
(2)出售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2000000
累计折旧 1000000
贷:固定资产 3000000
借:银行存款 25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000000
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融资租赁) 500000
(3)2008年分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的处理——按实际利率法分摊。
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分摊率的确定:
以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以合同规定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合同规定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为入账价值,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该分摊率是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折现率。
扩展资料:
融资融券业务本身对证券市场可发挥积极的影响。
首先是可以发挥价格稳定器的作用,即当市场过度投机或者坐庄导致某一股票价格暴涨时,投资者可通过融券卖出方式沽出股票,从而促使股价下跌;反之,当某一股票价值低估时,投资者可通过融资买进方式购入股票,从而促使股价上涨。
针对香港市场的研究表明,在开放融券卖出机制以后,股指期货偏离现货的幅度与次数均明显减少。如果融券机制的缺位,将使反向期现套利几乎不能进行。而投机者更有可能利用这个制度缺陷,借助利空消息全力做空期货进行逼仓,而不会受到套利交易的阻力。
推出融资融券,将对促进股指期货期现套利交易、平抑过度投机,进而保证套期保值功能、促进股指期货乃至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其次,股指期货推出对于融资融券的发展也有推动作用。特别对机构投资者而言,如果没有股指期货,进行大量的融券抛空业务,风险也是极大的。
另外,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实现对融资融券业务的有效引导,避免融资融券变成一种纯粹的高风险投机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融资融券交易
5.融资租赁会计分录怎么做
一、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处理:租赁期开始日: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孰低)未确认融资费用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率的确定(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其折现率可按下列顺序确定)。
1、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2、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3、同期银行贷款利率。2、初始直接费用的处理——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计入租入资产价值: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初始直接费用)贷:银行存款等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的处理——按实际利率法分摊。
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分摊率的确定:以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以合同规定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合同规定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为入账价值,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
该分摊率是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折现率。会计处理: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贷:银行存款借:财务费用贷:未确认融资费用租赁资产折旧的计提。
应提折旧总额的确定:存在担保余值的:应提折旧总额=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担保余值不存在担保余值的:应提折旧总额=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折旧期间:1、如果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人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即可认为承租人拥有该项资产的全部使用寿命,因此应以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寿命作为折旧期间;2、如果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后承租人是否能够取得租赁资产的所有权,则应以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寿命两者中较短者作为折旧期间。履约成本的会计处理——履约成本发生时通常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借:管理费用等贷:银行存款或有租金的会计处理——在实际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或有租金以销售百分比、使用量等为依据计算的。
借:销售费用贷:银行存款或有租金以物价指数为依据计算的:借:财务费用贷:银行存款租赁期满时的会计处理:返还租赁资产1、存在承租人担保余值:借:累计折旧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2、不存在承租人担保余值:借:累计折旧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优惠续租租赁资产:如果承租人行使优惠续租选择权:视同该项租赁一直存在而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如果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人没有续租支付的违约金。
借:营业外支出贷:银行存款留购租赁资产支付购买价款时: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贷:银行存款结转固定资产所有权:借:固定资产——生产用固定资产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二、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处理:租赁期开始日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未实现融资收益的计算未实现融资收益=(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未担保余值)-(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初始直接费用的现值+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会计处理:借:长期应收款(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未担保余值营业外支出(融资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融资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银行存款(初始直接费用)营业外收入(融资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未实现融资收益未实现融资收益分配的会计处理:分配方法——按实际利率法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租赁内含利率会计处理:按收到的租金:借:银行存款贷:长期应收款按当期应确认的融资收入金额:借:未实现融资收益贷:租赁收入应收融资租赁款坏账准备的计提:出租人只需对应收融资租赁款减去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差额部分(在金额上等于本金的部分)合理计提坏账准备,而不是对应收融资租赁款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对应收融资租赁款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与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相同。未担保余值发生变动的会计处理:期末未担保余值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资产减值损失贷:未担保余值减值准备将减值金额与由此产生的租赁投资净额的减少额的差额借:未实现融资收益贷:资产减值损失已确认损失的未担保余值得以恢复的:按未担保余值恢复的金额借:未担保余值减值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原减值额与由此产生的租赁投资净额的增加额的差额:借:资产减值损失贷:未实现融资收益或有租金的会计处理:出租人对或有租金应在实际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收入借:应收账款贷:租赁收入租赁期满时的会计处理:收回租赁资产:存在担保余值(长期应收款有余额),不存在未担保余值(未担保余值无余额)借:融资租赁资产贷:长期应收款应向承租人。
6.融资租赁会计怎么处理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租赁》规定,满足以一项或数项标准的租赁,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其中第四项是就承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原帐面价值。
《企业会计准则—租赁》规定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通常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的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并将两者的差额记录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所反映的内容,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应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的未实现的融资费用,换一个角度,我们可将其理解为由于融资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在租赁期内的分摊。
对于承租方来说,“未确认融资费用” 既不是在未来预期可以为其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流入的项目,更不是其在期初已经支付待到以后期间摊销的待摊或者递延项目,所以将“未确认融资费用”作为资产类科目是没有道理的。
但是如果从会计分录形式看,它首次确认出现在会计分录的借方,而且后来摊销时转到了“财务费用”科目的借方,这样就具备了资产类科目的外在形式。
“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也不符合传统财务会计模式配比机制下的负债类科目的性质,这一点仅从会计分录形式就可以说明。
但是如果把“未确认融资费用”理解为尚未支付而应预提的待到以后分摊的财务费用,那么,它就具有负债(备抵)类科目的内容。
从这个角度出发,也就不难理解在编制报表时,对“长期应付款”项目,“应根据‘长期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了。因此应对“未确认融资费用”作双重理解,即资产类科目的形式、负债类科目的内容。
扩展资料:
例如,甲企业将2年前自建的一间门面租赁给乙公司,租期5年,每年租金10万元。门面帐面价值45万元,公允价值1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25年。折现率5%。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为43.29万元。
按我国租赁准则的规定,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原帐面价值,属于融资租赁业务。但是,从这笔交易的实质判断,与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并没有全部(或几乎全部)转移给承租人。
因此为避免类似情况的出现,建议我国融资租赁的判断标准可借鉴美国确认融资租赁的作法,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参考资料:融资租赁—百度百科
7.融资租赁会计分录如何写
原发布者:强missu
1.租赁开始日2.未确认融资费用/实现融资收益的分摊3.折旧的计提4、支付租金/收到租金承租人的账务处理出租人的账务处理借:长期应收款(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未担保余值赁付款额孰低+初始直接费用)贷:融资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未确认融资费用银行存款(初始直接费用)贷:长期应付款(最低租赁付款额)银行存款等营业外收入(融资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反之,借记“营业外支出”)未实现融资收益[(最低租赁收款额+未担保余值)-(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未担保余值的现值)]借:未实现融资收益借:财务费用贷:租赁收入(期初长期应收款的摊余成本乘以租赁贷:未确认融资费用(期初应付本金的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内含利率)借: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注意:折旧期间,如果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满时承租人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应以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使用寿命作为折旧期间;如果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满时承租人能够取得租赁资产的所有权,则应不计提折旧以租赁期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两者中较短者作为折旧期间。折旧总额,如果没有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对资产的担保余值,则应计折旧总额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果有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对资产的担保余值,则应计折旧总额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扣除该担保余值后的余额借:长期应付款借:银
转载请注明出处会计知识网 » 融资租赁会计分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