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分录都有哪些类型
会计分录大全 --现金、银行 一、现金 1、备用金a、发生时: 借:其他应收款-备用金(或直接设备用金科目) 贷:现金 b、报销时: 借:管理费用(等费用科目) 贷:现金 2、现金清查a、盈余 借: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查明原因: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营业外收入(无法查明) 其它应付款一应付X单位或个人 b、短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现金 查明原因:借:管理费用(无法查明) 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个人承担责任) 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公司赔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3、接受捐赠 借:现金 贷:待转资产价值-接收货币性资产价值 缴纳所得税 借:待转资产价值-接收货币性资产价值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二、银行存款 A、货款交存银行 借:银行存款 贷:现金 B、提取现金 借:现金 贷:银行存款 C、先征后返增值税 借:银行存款 贷:补贴收入 D、专款拨入 借:银行存款 贷:专项应付款(所有者权益章节做详细说明) 三、其他货币资金 A、取得: 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等) 贷:银行存款 B、购买原材料: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其他货币资金-(明细) C、取得投资: 借:短期投资 贷:其他货币资金-(明细) --存货 存货 1、存货取得 A、外购 借:原材料(等)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应付账款(等) B、投资者投入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C、非货币性交易取得 (1)支付补价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银行存款(支付的不价和相关税费) (2)收到补价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贷:原材料(等)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交易收益 补价收益=补价-补价/公允价*帐面价-补价/公允价*应交税金和教育费附加 D、债务重组取得 (1)支付补价 借:原材料(应收账款-进项税+补价+相关税费)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补价+相关税费) (2)收到补价 借:原材料(应收账款-进项税-补价+相关税费) 银行存款(补价)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相关税费) E、接受捐赠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待转资产价值-接受非现金资产准备 银行存款(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税费) 月底: 借:待转资产价值-接受非现金资产准备 贷: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准备 处置后: 借: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准备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存货日常事务 A、在途物资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应付账款 B、估价入帐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估价 注:本月未入库增值税不得抵扣 C、生产、日常领用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等) D、工程领用 借:在建工程(或工程物资) 贷: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E、用于职工福利 借:应付福利费 贷: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计划成本法 A、入库 借:原材料(等) 贷:物资采购(计划成本) B、付款、发票到达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C、月底物资采购余额转出 借方(超支):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物资采购 贷方(节约) 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计划成本=实际入库数量(扣减发生的合理损耗量)*计划价 实际成本=包含合理损耗的购货金额(即发票价)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差异+本期差异)/(月初计划成本+本期计划成本) D、分摊本月材料成本差异 借:生产成本(等,+或-) 贷:材料成本差异(+或-) 4、零售价法 成本率=(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存货成本)/(期初存货售价+本期存货售价) 期销售存货的成本=本期存货的售价(销售收入)*成本率 例:某商品公司采用零售价法,期初存货成本20000元,售价总额30000元。
本期购入存货100000元,售价120000元,本期销售收入100000元,本期销售成本是多少? 成本率=(20000+100000)/(30000+120000)=80% 销售成本=100000*80%=80000元 5、毛利率法 销售成本-销售收入-毛利 例:某商业公司采用毛利率法,02年5月月初存货2400万元,本月购货成本1500万元,销货收入4550万元,上月毛利率24%,求5月末成本。 5月销售成本=4550*(1-24%)=3458万元 5月末成本 =2400+1500-3458=442万元 6、包装物 A、发出 借:营业费用(1、出借2、随同商品出售不单独计价) 其他业务支出(1、出租2、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 贷:包装物 注意:包装物仅指容器,不包括包装材料,在原材料核算;自用的作为固定资产或低值易耗品核算。
7、委托代销商品核算 受托方: A、发出时 借:委托代销商品 贷:库存商品 B、收到销货清单,开具发票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C、收到款项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D.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
2.会计分录的类型指的是什么
1、首先我告诉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会计要根据经济业务的类型进行帐务处理,即是你说的借什么、贷什么,但是决不但是借方是负债表的科目,贷方是损益表的科目;更不是贷方是利润表的科目,而贷方是资产负债表的科目,没有这种说法。
2、而会计分录主要涉及到以下四种类型的变化:
(1)、涉及到资产类科目的经济业务,有增有减,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如到银行提取现金5000元:
借:现金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2)、涉及到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的经济业务,也是有增有减,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
如本年净利润转到未分配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涉及到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经济业务,同时增加。
企业取得短缺贷款50万
借:银行存款50万
贷:短缺借款50万
(4)、涉及到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经济业务,同时减少。
企业发放本月工资10万
借:应付工资10万
贷:现金10万
会计分录主要要掌握以上4种类型的变化,记住一般的规律,即资产类的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科目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
3、就你补充的问题,我再说几句:即便是同一笔分录,其对应关系也是在上述的4种类型中,不是说与损益表中和资产负债表中的科目对应,没有这个说法。
特此回答!
3.会计分类账户
1、总分类账户
(1)概念及分类:总分类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是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
(2)对应账户: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账户之间的应借应贷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3)会计分录:简称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
总分类账简单的说就是某一会计科目的汇总.
对方科目是与其发生借贷关系的科目.
借方贷方,是指汇总的会计科目借贷金额
4.会计分录中有哪些账户
一般情况下,三类会计科目是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即资产类科目、生产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中的费用。
会计科目 “借方”或“贷方”的记忆方法: 1、资产类、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损益类中的“损”类科目(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管理费用、所得税)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2、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中的“益”类科目(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
3、资产类科目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 4、负债类科目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与资产类账户相反。
5、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6、成本类科目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与资产类账户相同。
7、损益类科目的收入类科目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成本、费用类科目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
5.会计帐户类别 账户性质 怎么理解
首先,材料成本差异 是核算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对原材料购进业务处理方面设置的会计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在资产负债中他和原材料等科目相加后反映在存货一栏;存货跌价准备 他是存货的备抵科目,这是制定新的会计准则时我国根据国际惯例而新增的会计科目,因我国会计核算中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在物价变动频繁的情况下,历史成本不能完全反映出企业的实有存货资产价值,所以新准则规定在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存货的市场价值低于企业帐面价值的情况下,可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他实际上是存货的备抵科目,也应该属于资产类,只不过他是反映存货资产的减少,所以余额一般在贷方。
累计折旧 它是核算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无形损耗,你想资产在首次购买时价值一定会很高,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资产的价值肯定就会慢慢缩小,这一部份的缩小就是在累计折旧中反映的,它实际核算的是资产使用中的实际损耗,属于资产类科目,因他是核算资产的损耗,也就是资产的减少,所以余额也是在贷方,用它和固定资产科目相加后得出的就是固定资产的净值了。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他实际和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基本相同,区别是在存货跌价准备核算的存货的价值减少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核算的是固定资产的价值减少,他也属于资产类科目。
固定资产清理 他核算的是固定资产在处理或报废清理过程的的业务,包括清理过程中发生的人工费,清理费用和清理应负担的税金等,他也是资产类科目,不过在资产清理完毕后,这个科目就会没有余额了。
关于借、贷的问题,其实借、贷只是一个记帐符号,本身没有实际意义,他和我国以前实行的收付记帐法不同,不能凭字义去理解,想弄明白借、贷的意义,你应首先弄明白各个会计科目是属于那一类的性质,这样就好理解了,借方,登记资产尖科目的增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减少,费用类科目的增加,收入类科目的减少,而贷方正好和上面的相反。
6.会计账户的结构有哪些类型
一、应填制三栏式明细账的会计科目:
需要反映金额核算的会计账户,如反映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在建工程、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投资类科目、投资收益、预收账款、预付账款、营业税金及附加、实收资本、等科目账户的详细情况的明细分类账。
“三栏式”明细分类账的账页格式同总分类账的格式基本相同,它只设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金额栏。
二、应填制多栏式的明细账的会计科目:
一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制造费用、应交税金等科目,使用“多栏式”帐页。
多栏式明细帐,是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在明细帐的帐页中设置若干专栏,用以登记某一个会计科目增、减变动详细情况的、一种明细帐。
三、应该填制数量金额式的明细账的会计科目:
产成品、库存商品、原材料明细账等使用“数量金额式”帐页。
“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 的账页,其基本结构为收入、发出和结存三栏,在这些栏内再分别设有数量、单价、金额等项目,以分别登记实物的数量和金额。
7.我国的会计账户体系分为哪几类账户
我国的会计账户体系按经济内容分类: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实质是按照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如前所述,经济组织的会计对象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可以归结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由于利润一般隐含在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中。因此,从满足管理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角度考虑,账户按其经济内容可以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等五类。
(二)账户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账户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是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