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会计分录如何做
1、结转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结转当期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结转当期应退税额
借:应收补贴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扩展资料
出口退税是指国家运用税收杠杆奖励出口的一种措施;出口退税,有利于增强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世界各国所采用。一般分为两种:
1、退还进口税,即出口产品企业用进口原料或半成品,加工制成产品出口时,退还其已纳的进口税;
2、退还已纳的国内税款,即企业在商品报关出口时,退还其生产该商品已纳的国内税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出口退税
2.生产企业出口货物会计分录怎么做
(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
(2)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应退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
3.出口业务会计分录怎么做
原发布者:cyhforever
自营出口销售1)一般贸易的核算借:应收外汇账款贷:产品销售收入-一般贸易出口销售收到外汇时,借:汇兑损溢银行存款贷:应收外汇账款-**客户不得抵扣税额计算。按出口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作如下会计分录:借:产品销售成本-一般贸易出口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运保佣冲减。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暂不计算不得抵扣税额的,根据运保佣金额作分录借:产品销售收入-一般贸易出口(红字)贷:银行存款(红字)第二种方法:在冲减的同时,按冲减金额同步计算不得抵扣税额的,作分录借:产品销售收入-一般贸易出口(红字)贷:银行存款(红字)借:产品销售成本-一般贸易出口(红字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2)进料加工贸易的核算按主管国税机关《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依据不得抵扣税额抵减额作分录:借:产品销售成本-进料加工贸易出口(红字)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3)来料加工贸易的核算来料加工免税收入应与其他出口销售收入分开核算,对来料加工发生的运保佣应冲减来料加工销售收入,不得在其他出口销售销售中冲减第一种,合同约定进口料件不作价的,只核算工缴费,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应收外汇账款(工缴费部分)贷:产品销售收入-来料加工第二种,合同约定进口料件作价的,核算进口原辅料款和工缴费,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应收外汇账款(工缴费部分)应付外汇账款(
4.生产企业出口货物会计分录怎么做
货物出口,如果你开了出口发票,就做收入,如果你没开出口发票可暂时不用做,待开了出口发票再做。
会计分录如下:
保费记入出口销售收入:
借:银行存款 (应收帐款)58458=(58326+132)【一般情况是先收到货款,可先做预收帐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自营出口收入 58458
借:应收出口退税 814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 (出口退税)814
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自营出口 59272
贷:库存商品--出口商品XXXX 58458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进项税额转出) 814
收回退税
借:银行存款 814
贷:应收出口退税 814
货物出口进项票先认证,出口发票可以等报关单货款回来再开最好,这样不用调帐。
5.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账务处理
生产企业出口业务会计核算 一、一般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核算: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作帐务处理:借:应收账款(或银存)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2、月末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帐务处理: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次月根据上期《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应退税额做帐务处理: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4、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税额做帐务处理(一般企业不做此笔会计处理,因其是税务机关免抵调库的依据,不影响增值税的核算)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帐务处理:借:银存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二、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核算: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作账务处理:借:应收账款(或银存)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2、月末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帐务处理: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应退税额做帐务处理: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4、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税额做帐务处理(一般企业不做此笔会计处理,因其是税务机关免抵调库的依据,不影响增值税的核算)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帐务处理:借:银存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三、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核算 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下销售收入是免税的,不计提销项税额,用于来料加工的原材料、零部件等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直接计入成本。
应税和免税共用的进项税额要作进项转出处理。四、出口货物视同内销征税的会计核算 (一)本年出口货物,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冲减出口销售收入,增加内销销售收入)1、一般贸易方式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以红字登记在该账户贷方)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以红字登记在该账户贷方)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两种贸易方式下视同内销征税帐务处理不同,但以下处理方式相同:(1) 对于本年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在帐务上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冲减出口销售收入。
(2) 对于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的,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该货物,所以在帐务处理上可以不对该货物销售额乘以退税率之差单独冲减“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生产企业免抵退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二)上年出口货物,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 一般贸易方式下视同内销征税1、计提销项税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视同内销征税按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3、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冲减进项税额转出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红字)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1) 对于上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冲减出口销售收入。
(2) 在填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单证不齐出口货物冲减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3) 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数。
五、退关退运货物的会计核算 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生产型出口企业在货物报关出口后,发生退关退运的,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帐务处理:(一) 本年度出口货物发生退关退运时1、用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冲减当期出口销售收入 借:应收账款(或银存等科目)(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红字)2、调整已结转的退关退运货物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红字) 贷:库存商品(红字) (二)以前年度出口货物在当年发生退关退运时1、按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应付账款(或银存等科目)(红字)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红字)2、调整已结转的退关退运货物销售成本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红字) 贷:库存商品(红。
6.生产企业出口货物会计分录怎么
(一)用于维修本企业出口的自产产品的工具;(三)集团公司必须将有关成员企业的证明材料报送给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性能相同,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生产企业出口视同自产产品实行免、配件。
二:一、自治区、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视同自产产品办理退(免)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65号)下发后,出口后能直接与本企业自产产品组合成成套产品的。 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退税计算办法、零部件。
对照该文件看一下、抵,对生产企业外购出口的允许退税的四类视同自产的产品;(二)集团公司及其成员企业均实行生产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或由集团公司控股的生产企业。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实际执行中各地理解和掌握不尽统一,可视同自产产品办理退税,集团公司(或总厂、退税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2〕152号)文件执行、生产企业出口外购的产品,下同)收购成员企业(或分厂,对生产企业出口的四类视同自产产品的界定问题;(二)出口给进口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外商;(三)出口给进口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外商。
(一)与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名称。三。
受托方不垫付资金,若出口给进口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外商,开具加工费(含代垫的辅助材料)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为便于各地准确执行出口退税政策。
(一)必须与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名称;(三)委托方执行的是生产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上述外购货物可以退税的比例,经研究,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现通知如下、以及所需要的凭证等;(二)不经过本企业加工或组装;(二)使用本企业注册商标或外商提供给本企业使用的商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四)委托方与受托方必须签订委托加工协议,可视同自产产品办理退税,可视同自产货物办理退税。 (一)经县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为集团公司成员的企业、性能相同、生产企业外购的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配套出口的产品,或者是用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再委托深加工收回的产品,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可认定为集团成员。
四,估计会对你有帮助,下同)生产的产品、生产企业委托加工收回的产品,只收取加工费。 主要原材料必须由委托方提供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产品视同自产产品退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2]1170号2002-12-17国家税务总局各省###当申报审批通过当出口退税申报时已和当月留抵额进行了比较。
如退税1-2个后可接到通知退税票据盖章很快就能收到退税款,就可按总表做凭证了。抵的话下月通过凭证自己处理。
7.生产出口会计分录和外贸出口会计分录有什么不同
出口退税的计算也不一样,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操作规程》(试行)(以下简称《操作规程》)的通知的规定,从2002年起,生产企业自营或委 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货物,不论企业是否有进出口经营权,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并且取消了出口比例达到50%才给予退税的限制。《操作规程》规定 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1、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 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 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其公式为: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
2、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3、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0,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缴纳增值税;当期应纳税额4、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免抵税额的计算。
(1)若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若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
8.跪求
出口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账务处理 例一:出口生产企业一般贸易免税申报及出口退税会计处理 1、*有限公司2007年8月出口自产工具一批,12万美元。
12*7.5(汇率)=90万元 征退税率之差=17%-5%=12% 90*12%=10.8万元 借:产品销售成本 10.8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10.8 借:应收外汇账款 90万元 贷:出口销售收入 90万元 2、当月接退税部门“出口货物退(免)税审批单“,载免抵退审批34万元,其中退税审批20万元、免抵14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20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货物抵减内销应纳税金)14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4万元 例二:以从事进料加工出口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 *有限公司2007年8月有关业务如下: 1、当月取得进项税金13.6万元,出口销售10万美元,内销30万元。
出口电缆退税率5%。 取得进项税金: 借:原材料 80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万元 贷:应付账款 93.6万元 10*7.55(汇率)=75.5万元 借:应收外汇账款 75万元 贷:销售收入 75万元 根据当月退(免)税出口收入、出口货物所适用的征税率和退税率之差计算“当期不予免抵或退税的税额” 10*7.55(汇率)*(17%-5%)=9.06万元 借:产品销售成本 9.06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9.06万元 2、收到*国税局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一份,载明“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10万元,用红字记: 借:产品销售成本 10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0万元 3、当月收到*国税局出具的《生产企业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载明“当期免抵税额”18万元和“当期应退税额”11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11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货物抵减内销应纳税金)18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29万元 4、收到运保佣单据5万元,冲减原以到岸价申报的出口免税销售,以红字记: 5*(17%-5%)=0.6万元 借:销售收入 5万元 贷:应收外汇账款 5万元 借:产品销售成本 0.6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0.6万元 例三:出口生产企业视同内销货物计提销项税额或征收增值税账务处理: 1、2007年9月,*有限公司出口不予退税铜材一批50万美元。
根据国税发【2006】第102号规定应视同内销货物计提销项税: 50*7.55(汇率)=377.5万元 377.5÷(1+17%)*17%=54.85万元 借:应收账款 377.5万元 贷:销售收入 322.65 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金) 54.85万元 2、由于*有限公司上年已申报退税材料中,有10万美元的出口货物,退税率为11%。且未能在规定时间补齐相关材料,税务部门根据国税发【2006】第102号文件要求,对这部分出口销售进行征税: 10*7.55(汇率)=75.5万元 75.5÷(1+17%)*17%=10.97万元 借:以前年度检查调整 10.97万元 贷: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 10.97万元 同时红字冲减已按征退税率之差转出进项部分: 75.5*(17%-11%)= 4.53万元 借:以前年度检查调整 4.53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53万元 笑语公司当月有留抵3万元,经批准可以冲减,余款开票入库: 10.97-4.53=6.44万元 6.44-3=3.44万元 借: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 6.44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万元 贷:银行存款 3.44万元 例四、来料加工出口(包括进料加工免税深结转)货物账务处理 *有限公司从事来料加工业务,2006年8月份从*国税局进出口处取得《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当月进口保税原材料8万美元,购进国内辅料11.7万元(含税价)。
当月来料加工手册项下出口5万美元,其中加工费1万美元。国内销售同类货物6万元(含税价): 材料购进: 11.7÷(1+17%)*17%=1.7万元 借:原材料-辅料 10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万元 贷:应付账款 11.7万元 国外报税材料进口不作账务处理,设台帐管理。
内销: 6÷(1+17%)=5.13万元 借:应收账款 6万元 贷:销售收入-内销收入 5.13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0.87万元 出口销售: 1*7.55(汇率)=7.55万元 借:应收外汇账款 7.55万元 贷:销售收入-出口销售收入 7.55万元 计算来料加工进项转出: 5*7.55(汇率)÷(1+17%)=32.26万元 1.17*32.26÷(5.13+32.26)=1.01万元 借:销售成本-出口销售成本 1.01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转出)1.01万元。
转载请注明出处会计知识网 » 生产出口企业会计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