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库存商品零售库存的商品进销差价调整怎么做分录?账面余额小于实际
商品零售企业在商品验收入库时,以商品的售价(含税)金额,借记“库存商品”,以商品的进价(不含税)金额,贷记“物资采购”,以商品含税零售价大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是商品零售企业用来核算商品售价(含税)与进价(不含税)之间的差额(毛利+销项税额)的专门账户。借方反映取得商品进价大于零售价的差额,月终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和库存商品售价调整时调低售价的差额;贷方反映取得商品零售价大于进价的差额和库存商品售价调整时调高售价的差额;贷方余额反映库存商品进价小于售价的差额,借方余额则反映库存商品进价大于售价的差额,余额一般在贷方。 零售企业购进商品、进项税额的确认及会计处理,只是库存商品实行售价金额核算,其会计处理有所不同,其他均与批发企业基本相同。
[例]某零售商业企业向本市无线电厂购入VCD150台,1000元/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50000元,税额25500元(150000*17%)。
作会计分录如下:
企业付款时:
借:物资采购——**无线电厂 1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5500
贷:银行存款 175500
商品验收入库(设每台VCD含税售价1560元)时:
借:库存商品——**VCD 234000
贷:物资采购——**无线电厂 150000
商品进销差价 84000
例中的“库存商品”账户,是根据商品零售企业按售价金额核算和实物负责制的传统作法而设计的。如果库存商品按不含税售价计入,就会造成柜台价签上的标价与库存价格不符,使实物负责人的责任不清,也违背了按售价金额核算和实物负责制的本意,造成各柜组月末清点库存的麻烦。因此,对于按售价核算的各柜组,购进商品结转商品采购成本时,必须按含税销售价格计算库存商品,将税额计入商品进销差价,通过差价金额来抵减库存金额,最终使库存商品进价金额不含税。
2.商品之间的差价应计入什么科目
一.商品进销差价是资产类的会计科目,也是库存商品的备抵性质的调整科目,用来核算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采用售价法核算的情况下,其商品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企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本科目可按商品类别或实物管理负责人进行明细核算。
二.商品进销差价的主要账务处理:(一)企业购入、加工收回以及销售退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商品进价,贷记“银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按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贷记本科目。(二)期(月)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按以下公式计算:商品进销差价率=期末分摊前本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发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额)*100%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商品进销差价率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期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期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期的商品进销差价。年度终了,应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3.如何做会计分录,中间差额怎样调整
1把所有的会计科目分成资产类和负债类。凡是资产类的增加,就计在借方,凡是资产类的减少,就计在贷方;凡是负债类的增加就计在贷方,凡是负债类的减少,就计在借方。会计分录做时要遵循的原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你已经知道了,所以分录的另一半就不用我说了。
2把所有的会计科目分成“资金占用和支出类”和“资金来源和收入类”,前者增加计借方,减少计贷方;后者减少计借方,增加计贷方。
购进时的分录:
借:原材料 120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0
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 8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80000
结转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120000
贷:原材料 120000
4.差价如何做分录?
满意答案茶色水晶7级2009-12-03写的不是太清楚做什么样的业务,是商业?工程?劳务?商业或工业公司补还厂家差价收到发票(内容是补价差)借:库存商品 贷:应付账款(现金,银行)客户补还公司差价给客户开具发票(内容是补价差)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 追问: 是商品差价。
第一步的借贷不是很明白,只是补还厂家差价,数量不变,也是这么做分录吗?你的做法只是增加库存成本吧。 追问: 金碟 回答: 很简单:补价差的发票同其他同类(同商品)的发票一起做账即可(两张发票做一张凭证)借:库存商品 贷: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 追问: 因为不同时间,月头进货,我已做好凭证,月底才补回厂家差价,所以又另做一张凭证呀 回答: 把以前月头进货已做好凭证冲回(冲红字),合在一张凭证呀 提问者 的感言: 谢2009-12-04。
5.商品进销差价的差价的计算方法和分录
从事商品流通的小企业采用售价核算的情况下,其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即为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对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按以下方法计算: 差价率=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月末“库存商品”科目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 本月销售商品=应本月“主营业务收入”*差价率 分摊的进销差价科目贷方发生额 上述所称“主营业务收入”,是指采用售价核算的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月度终了,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委托代销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资可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小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月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采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月已销商品应负担的进销差价,并应于年度终了,对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例:某商场2005年5月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为110000元,售价总额为120000元,本月购进该商品的进价成本为70000元,售价总额为80000元,本月销售收入为130000元。有关计算如下: 进销差价率=(10000+10000)/(120000+80000)*100%=10%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130000*10%=13000(元)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130000-13000=117000(元)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110000+70000-117000=63000(元) 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①购入商品时 借:库存商品 8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00 贷:银行存款 83600 商品进销差价 10000 ②发出存货时 A.收到销售收入 借:银行存款 152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3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2100 B.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30000 贷:库存商品 130000 借:商品进销差价 13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3000。
6.采购商品入库后的差价部分怎样做会计分录
用于计划成本下:
购入材料,未入库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入库后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借贷方差异计入“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方表示超支额,贷方表示节约额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数额。
发出材料计划成本记:
借:相关成本费用
贷:原材料
发出材料负担的成本差异额记:
借:相关成本费用
贷:材料成本差异(注:节约和超支额都计入贷方,如为超支额,用红字列示)
7.商品进销差价的差价的计算方法和分录
从事商品流通的小企业采用售价核算的情况下,其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即为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对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按以下方法计算:
差价率=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月末“库存商品”科目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
本月销售商品=应本月“主营业务收入”*差价率
分摊的进销差价科目贷方发生额
上述所称“主营业务收入”,是指采用售价核算的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月度终了,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委托代销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资可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小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月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采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月已销商品应负担的进销差价,并应于年度终了,对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例:某商场2005年5月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为110000元,售价总额为120000元,本月购进该商品的进价成本为70000元,售价总额为80000元,本月销售收入为130000元。有关计算如下:
进销差价率=(10000+10000)/(120000+80000)*100%=10%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130000*10%=13000(元)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130000-13000=117000(元)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110000+70000-117000=63000(元)
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①购入商品时
借:库存商品 8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00
贷:银行存款 83600
商品进销差价 10000
②发出存货时
A.收到销售收入
借:银行存款 152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3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2100
B.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30000
贷:库存商品 130000
借:商品进销差价 13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