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承兑汇票贴现利息如何入账
承兑汇票利息入账计入财务费用,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应收票据
承兑汇票指办理过承兑手续的汇票。即在交易活动中,售货人为了向购货人索取货款而签发汇票,并经付款人在票面上注明承认到期付款的“承兑”字样及签章。
付款人承兑以后成为汇票的承兑人。经购货人承兑的称“商业承兑汇票”,经银行承兑的称“银行承兑汇票”。
财务费用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有的企业如商品流通企业、保险企业进行单独核算,不包括在财务费用)、金融机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财务费用账户:
1、账户性质:费用类账户。
2、账户用途:核算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主要是利息费和手续费。
3、账户结构:借方记增加,登记发生的各种财务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失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借方记减少,登记利息收入、汇兑收益和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结转后无余额。
4、明细账户: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
2.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时怎样进行账务处理
收到客户给我们的银行承兑汇票的相关账务处理
1、在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应根据承兑汇票复印件做如下分录:
借:应收票据-XX公司(出票人)
贷:应收账款/预收账款-XX公司
2、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应根据贴现凭证及承兑汇票复印件做如下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利息支出(贴现息)
贷:应收票据-XX公司(出票人)
3、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收款应根据银行的收款回单及承兑汇票复印件做如下分录:
借:银行存款-XX银行
贷:应收票据-XX公司(出票人)
扩展资料
贴现息计算:
①不带息票据的到期值=应收票据的面值;
②带息票据的到期值=应收票据面值*(1+票据年利率*票据到期天数/360);
③贴现所用的利率称为贴现率,它不一定等于市场利率,但是总高于票据利息率。
票据有不带利息的,也有些是带利息的。因此,票据的贴现也分为无息票据贴现和有息票据贴现。
无息票据贴现适用以下公式:
贴现天数=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天数,异地贴现还要加上3天。
贴现息=票面金额*(贴现天数÷360)*贴现率(此处说的贴现率指的是年利率)
贴现净额=票面金额-贴现息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银行承兑汇票贴现
3.承兑汇票贴现怎么做分录
银行票据贴现和转贴现的会计分录,财务必读!贴现和买断式转贴现在统计中视为各项贷款,按照目前统计制度要求,应按照商业汇票票面金额来计量,适用于摊余成本法。
这也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即会计四分类计入“贷款和应收账款”,按摊余成本计量。贴现的会计分录 根据《商业汇票办法》(银发[1994]163号)规定,商业汇票的收款人或被背书人需要资金时,可以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并填写贴现凭证,向其开户银行申请贴现。
贴现期限从其贴现之日起至汇票到期日止,实付贴现金额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日至汇票到期前一日的利息计算。用公式表示即为:贴现利息=贴现金额*贴现天数*日贴现率 日贴现率=月贴现率÷30 或者 年贴现率÷360 实际付款金额=票面金额-贴现利息 凡是承兑人在异地的,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的期限以及贴现利息的计算应另加3天的划款时间(遇法定休假日、大额支付系统非营业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非营业日顺延)。
这条规定主要是基于过去的商业汇票主要以纸票为主。天下通商贸认为电票因为不存在同城与异地的区别,故不再进行加三天计算,但遇法定休假日、大额支付系统非营业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非营业日依然顺延。
贴现资产持有至到期会计处理 A公司持一张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并填写贴现凭证,向其开户商业银行B申请贴现。该票据票面金额为1000万元,签发日为 2016年5月31日,到期日为2016年8月31日,贴现日为2016年5月31日,月贴现率为5‰,年贴现利率为6%。
B银行经过一系列合规流程后,按照规定的贴现率计算出贴现利息和实付贴现金额,并填入贴现凭证有关栏内。会计部门办理完贴现业务相关手续后,根据相关贴现凭证进行会计处理。
用excel很容易计算贴现天数,2016年8月30日(到期前1日)-2016年5月31日+1=92(天) 贴现利息=1000*92*(5‰÷30)=15.33(万元) 每日利息=15.33*10000÷92≈1666.67(元) 实付贴现金额=1000-15.33=984.67(万元) 对于A企业来说,票据资产减少1000万元,银行存款增加984.67万元,15.33万元作为财务管理费用分期列支,这很容易理解。对于B银行会计上怎么处理了?关于贴现和转贴现如何进行记账,传统都是以面值法记账,会计分录为:1)贴现和买断式转贴现入账时 借:(转)贴现资产(面值) 贷:存放央行款项等 贷:(转)贴现资产-利息调整2)报表日记账 借:(转)贴现资产-利息调整 贷:利息收入-(转)贴现利息收入3)票据到期日 借:存放央行款项等 贷:(转)贴现资产(面值) 借:(转)贴现资产-利息调整 贷:利息收入-(转)贴现利息收入 对于持有至到期的贴现及买断式转贴现如果用净值法最终结果没有差异,只是会计分录有所不同,期间均用利息调整来过渡到会计期间利息收入。
1)贴现和买断式转贴现入账时 借:(转)贴现资产(净值) 贷:存放央行款项等 借:(转)贴现资产-利息调整 贷:(转)贴现资产-利息调整2)报表日记账 借:(转)贴现资产-利息调整 贷:利息收入-(转)贴现利息收入 借:(转)贴现资产-净值增加 贷:(转)贴现资产-利息调整3)票据到期日 借:(转)贴现资产-利息调整 贷:利息收入-(转)贴现利息收入 借:(转)贴现资产-净值增加 贷:(转)贴现资产-利息调整 借:存放央行款项等 贷:(转)贴现资产(新净值=面值) 根据上述会计处理方式,我们看上述案例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的列表比较:采用面值法,票据贴现时,银行贴现资产增加1000万元,同时实现了1000*6%*92/360=15.33万元的利息收入,存放央行款项减少1000-15.33=984.67万元,15.33万元的利息收入适用于摊余成本法在以后的持有期内逐步入账。采用净值法,票据贴现时,银行贴现资产只增加1000-1000*6%*92/360=984.67万元,15.33万元作为面值的差额入利息调整借方和贷方,在以后的持有期内逐步过渡到贴现资产科目,每天贴现的净值都会增加1.67万元,直到票据到期兑付后,贴现资产(新净值)正好和面值相同,为1000万元。
贴现资产卖断会计处理 假设B银行在6月15日将该银票卖断给C银行,此时的市场卖出价格已经不再是5‰,而已经变为月贴现率4‰,年贴现利率4.8%。那么面值法和净值法计算将会有何不同?面值法票据仍然计提利息收入,负债方新增转贴现负债,计提利息支出。
会计分录为:1)票据卖出日 借:存放央行款项等 转贴现资产-利息调整 贷:转贴现负债(面值)2)报表日记账 借:同业往来利息支出--转贴现利息支出 贷:转贴现负债--利息调整 借:贴现资产--利息调整 贷:利息收入--贴现利息收入3)票据到期日 借:转贴现负债(面值) 贷:存放央行款项等 借:同业往来利息支出--转贴现利息支出 贷:转贴现负债--利息调整 银行票据贴现和转贴现的会计分录,财务必读!净值法到期后利息收入结转后,不再计提利息收入,会计分录为:借:贴现资产--利息调整 贷:利息收入--贴现利息收入 借:贴现资产--净值增加 贷:贴现资产--利息调整 借:存放央行款项等 贷:贴现资产--投资收益 贷:贴现资产(新净值)。
4.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息的会计处理
从会计制度来说是可以作为财务费用列支的
但从税务角度来说就不能列支,因为你支付费用时收到的不是税务局认可的专用发票(你收到的是白条),你可以入账作为成本的一项但不能税前列支,就是说你支出的财务费用还是要交所得税的
这是会计利润与税务利润的差别
汇算清缴时对白条是要进行调整的哦,
如果你要税务局认可并税前列支那只有银行出具的贴现凭证或去地方税务局开具贴现票就可以入账,税务局开票是要交税的哦
5.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后会计分录该怎么做
该题按“商业汇票”做就可以了,因为商业汇票按承兑人不同可以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借:银行存款(金额=票据面值-贴现利息)
财务费用(金额=贴现利息)
贷:应收票据——**企业(公司)(金额=借方金额)
贴现利息=票面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日期
扩展资料:
格式
第一:应是先借后贷,借贷分行,借方在上,贷方在下;
第二:贷方记账符号、账户、金额都要比借方退后一格,表明借方在左,贷方在右。
会计分录的种类包括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其中简单分录即一借一贷的分录;复合分录则是一借多贷分录、多借一贷以及多借多贷分录。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楚,一般不宜把不同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也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会计分录
6.承兑汇票贴找私人贴现利息计入什么科目
承兑汇票贴现利息计入财务费用科目。
1、收到时:
借:应收票据
贷:应收账款(或主营业务收入、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
2、票据到期承兑: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
3、未到期贴现
借:银行存款
借:财务费用
贷:应收票据
扩展资料:
一、有关利息收支的会计处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利息收支核算的内容已由原来的银行存贷款利息核算,逐渐扩展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主管部门之间的借贷利息核算,而且表现形式渐趋多样化。
(1)大多数企业将相互间拆借资金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这种处理方法是不合适的。按照税收政策,非金融机构将资金提供给对方。
并收取资金占用费(包括主管部门向所属企业拨付资金收取的资金占用费),均视为贷款行为,应按金融保险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因此,应将此项资金占用费收人列为“其他业务收入”,并缴纳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2)企业间的赊销业务日益频繁,时常出现买方延付货款的现象,为此,买方需支付违约金或延期付款利息。
此项经济业务与企业间的资金拆借有所不同,其利息收入应视为主营业务的价外收入,列入主营业务收入。
按现行税法规定,所谓价外费用,是指在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款、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延期付款利息)等。
此项收入应与主营业务收入适用同一税种、税率、不能作为“其他业务收入”入帐,更不能冲减“财务费用”。
二、有关银行手续费支出的会计处理。行业会计制度规定,列入“财务费用”核算的银行手续费,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如借款、发行债券、集资等)中所发生的相关融资费用。
企业支出的银行手续费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为企业筹集资金而发生的手续费支出;
二是在银行结算过程中支付的手续费,如办理信(电)汇所支付的手续费、邮电费,购买空白支票、信汇单、汇票等所支付的工本费、手续费。
前者按规定应列入“财务费用”核算,后者由于不属于企业筹资行为所发生的费用,不应该在“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一般可在“管理费用”下另设二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务费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会计知识网 » 承兑汇票贴现利率会计分录(承兑汇票贴现利息如何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