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成品怎么会计分录
1.自用产成品会计分录怎样做
自用产成品应当视同销售行为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应付职工薪酬等相关科目
货: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同时结转实际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货:库存商品-产成品
视同销售,是一种税收术语,它不同于一般销售,是一种特殊的销售行为,是为了保证增值税税款抵扣制度的实施,不致造成税款抵扣环节的中断,避免造成货物销售税收负担不平衡的矛盾,防止逃避纳税的现象。而它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现金流和其他经济利益,
一、视同销售的内容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1)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2)销售代销货物;(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在同一县(市)的除外;(4)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5)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7)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二、会计准则中收入的确认原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结转本月产成品成本 怎么会计分录
结转本月产成品成本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产成品是指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合乎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者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1406 库存商品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
接受来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在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视同企业的产成品,通过本科目核算。
3.买入的产成品,直接卖出的做什么会计分录
1、做原材料的:
购入时: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销售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
2、购入产品销售:
购入时: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销售时: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4.关于产成品的会计处理
要追溯一下该笔产成品的源头。
如果是自己生产车间将产成品提出仓库,自己烘干加工,又入库,则:
提出时: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贷:产成品
然后核算加工成本: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贷:应付账款
贷:应付职工薪酬等(实际上为多笔分录,与日常成本核算一起进行)
入库时,将以上两个成本相加:
借:产成品
贷: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贷: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如果该产成品原来是送出去委外加工的,则:
送出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产成品
对方加工后,拿增值税票来结算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应付账款等
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入库时:
借:产成品
贷:委托加工物资(金额为以上两笔分录之和)
对于成本会计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常和库管人员及生产管理人员沟通,搞清每笔经济业务的实质,搞清存货流转的路径,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5.库存商品结转产成品如何做分录
1.制造费用的分配结转
第一步,计算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人总工时
第二步,计算各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生产工人工时*分配率
第三步,根据计算结果编制结转分录
会计分录是: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2.完工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和结转
本月完工产品制造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的单位制造成本=本月完工产品制造总成本/本月完工产品数量
为了反映产成品增减变动情况,需要设置“产成品”账户。
借:产成品
贷:生产成本
3.销售成本的计算和结转
产成品完工入库,其金额为以前期间和本期完工产品的成本,销售发出的产成品,可能是本期完工入库的,也可能是上期或前期完工入库,而每批次产成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不同,所以要用一定的计价方法计算确定。每个会计期间,企业都必须将期初库存产成品成本和本期完工入库的从产品成本,在本期销售产成品和期末库存产成品之间做一次分配。
月份内收入、发出、结存的产品成本,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月初库存产成品成本+本月完工入库产成品成本=本月销售产成品成本+月末库存产成品成本
如果产成品销售成本是在月末先计算确定了库存产成品结存成本后计算的,则可用以下公式:
本月销售产成品成本=月初库存产成品成本+本月完工入库产成品成本-月末库存产成品成本
具体计算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
按照以上方法计价确定的产成品销售成本,应当从“产成品”账户的贷方,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的借方。
6.生产出来的产品入库如何做会计分录
生产出来的产品入库按以下方式做会计分录:
1、领用原材料时,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直接构成产品的组成部分)
制造费用(车间一般耗用)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耗用)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耗用)
贷:原材料
2、产生人工工资,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生产工人工资)
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管理费用(厂部管理人员工资)
销售费用(销售人员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
3、机器设备折旧,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车间固定资产折旧)
管理费用(厂部管理部门折旧)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折旧)
贷:累计折旧
4、期末结转制造费用,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5、产品完工,产成品入库,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入库产成品会计分录
1.生产出来的产品入库如何做会计分录
生产出来的产品入库按以下方式做会计分录:
1、领用原材料时,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直接构成产品的组成部分)
制造费用(车间一般耗用)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耗用)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耗用)
贷:原材料
2、产生人工工资,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生产工人工资)
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管理费用(厂部管理人员工资)
销售费用(销售人员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
3、机器设备折旧,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车间固定资产折旧)
管理费用(厂部管理部门折旧)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折旧)
贷:累计折旧
4、期末结转制造费用,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5、产品完工,产成品入库,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2.商品入库的会计分录该如何做
商品入库的会计分录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外购商品入库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第二种,自制商品入库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库存商品是指企业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合乎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以及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产成品损失会计分录
1.企业会计产品损失怎么做账
不论是在产品还是产成品都按存货进行管理,因此,存货发生盘亏或毁损,应作为待处理财产损益进行核算。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根据造成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原因,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1、属于自然损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应先扣除处置收入(如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2、属于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存货短缺,应先扣除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会计分录:
当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贷:存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注:只有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盘亏才作进项税额转出
处理时:
借:管理费用(正常损耗)
其他应收款(保险赔款或责任人赔款)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2.商品报损应如何做分录呢
一般情形的报损商品,是指在销售过程中,因出现变质、过保质期、破碎、外包装破损(损坏、溢漏、严重变形)或部件缺损等品质问题,影响正常销售必须折价处理或废弃的商品。
1、如果是已经完工入库的产品 的会计分录如下:借:管理费用 贷:库存商品残料 借:原材料 贷:管理费用 2、如果是未完工的在产品,如果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会计分录如下:借:废品损失 贷:生产成本残料 借:原材料 贷:废品损失 3、损失再做的会计分录如下:借:生产成本 贷:废品损失 4、如果是未完工产品,如果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废品损失就不用反映残料的价值的会计分录如下:借:原材料 贷:生产成本扩展资料商品报损的意义1、电脑里的虚拟库存和现实仓库中的库存不一致的时候用的。2、比如电脑里某个商品是10个,而实际是9,就要做张报损单。
3、在报损单里选择该商品直接填上实际库存个数,过账就可以。现在电脑里的库存和实际库存就一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品报损。
3.存货损失会计要怎么处理
会计准则规定,存货发生盘亏和损毁,应按其成本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期末再根据造成的原因分别按以下情况进行处理:1.属于自然损耗产生的定额内损耗,计入管理费用;2.属于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应先扣除残料价值与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的赔偿,然后将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3.属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毁损,应先扣除残料价值与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的赔偿,然后将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税收政策对非正常损失所涉及的进项税额,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应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转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及非正常损失一起可按《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规定,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经税务机关审批认定为财产损失,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
下面举例说明存货“非正常损失”的会计处理:例: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17%,某月末在财产清查中发现,库存原材料短缺10000元,经查短缺的原材料不含运费,是由于仓库管理员管理不善造成,经公司领导批示,应由仓库管理员赔偿4000元。非正常损失原材料所涉及的进项税额=10000*17%=1700(元),应作进项税额转出。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盘亏的存货,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然后将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会计分录如下: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11700 贷:原材料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700 借:管理费用7700 其他应收款--*** 4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11700 如果该公司上述短缺的原材料中含分摊的运输费用1000元,经查是由于被盗引起的,保险公司赔偿5000元。
非正常损失原材料所涉及的进项税额由两部分组成:(1)原材料价格进项(10000-1000)*17%=1530元,(2)运输费进项1000÷(1-7%)*7%=72.27(元),应作进项税额转出的进项为1602.27元。按照上述规定会计分录如下: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11602.27 贷:原材料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602.27 借:管理费用6602.27 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 5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11602.27 假若上述公司是由于遭受自然灾害,毁损库存产品10000元,产成品成本中外购项目金额比例为70%。
非正常损失为产成品、在产品时,应作进项税额转出的是产成品成本中外购项目的进项税额,故进项税额转出为:10000*70%*17%=1190(元)。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属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存货毁损,将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11190 贷:库存商品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190 借:营业外支出11190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11190 又假若上例中毁损库存产品10000元清理后作价出售,取得不含税收入3000元。毁损库存产品进项为1190元。
该毁损库存产品实际损失情况(不含清理收入)为:(10000-3000)=7000(元),应转出进项税额为:7000*70%*17%=833(元),剩余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190-833=357(元)。3000元清理收入应缴纳增值税为:3000*17%-357=153元(此为产品增值部分应交的税额3000*30%*17%=153元)。
会计处理如下:发生损失进入清理时: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7000 贷:库存商品7000 进项税金转出时(转出部分进项):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833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833 取得清理收入时:借:银行存款 3510元,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3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 结转损失至营业外支出时:借:营业外支出4833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4833 由此可见,企业毁损存货存在增值或者加价销售的情况,在转出进项税金时,应该按成本价计算未损失部分,并据此计算应转出税金金额。如果毁损存货发生损失后取得的不加价清理变价收入,则不产生税收,这也是符合增值税征税原理的。
4.商品报损应如何做分录呢
一般情形的报损商品,是指在销售过程中,因出现变质、过保质期、破碎、外包装破损(损坏、溢漏、严重变形)或部件缺损等品质问题,影响正常销售必须折价处理或废弃的商品。
1、如果是已经完工入库的产品 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贷:库存商品残料
借:原材料
贷:管理费用
2、如果是未完工的在产品,如果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废品损失
贷:生产成本残料
借:原材料
贷:废品损失
3、损失再做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
贷:废品损失
4、如果是未完工产品,如果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废品损失就不用反映残料的价值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贷:生产成本
扩展资料
商品报损的意义
1、电脑里的虚拟库存和现实仓库中的库存不一致的时候用的。
2、比如电脑里某个商品是10个,而实际是9,就要做张报损单。
3、在报损单里选择该商品直接填上实际库存个数,过账就可以。现在电脑里的库存和实际库存就一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品报损
5.报损产品的账务处理
1、如果是已经完工入库的产品
借:管理费用
贷:库存商品
残料
借:原材料
贷:管理费用
2、如果是未完工的在产品,如果单独核算废品损失
借:废品损失
贷:生产成本
残料
借:原材料
贷:废品损失
损失再做
借:生产成本
贷:废品损失
3、如果是未完工产品,如果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废品损失就不用反映残料的价值
借:原材料
贷:生产成本
6.急
9-10月损失时应该先做材料盘亏处理,须有相关证明,起码得有公司的报告和领导的签字。
1、报损失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自然灾害损失
贷:原材料—明细
库存商品—产成品—明细
应交税费—进行税额转出
2、12月确认保险公司赔偿时:
借:其他应收款—明细(原材料、产品损失、固定资产修理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自然灾害损失
此时,你们公司应出具相关证明材料报给公司领导或通知税务专管员审批,做盘亏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自然灾害损失(待处理财产损益—自然灾害损失借贷方抵减后的余额)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自然灾害损失
3、发生固定资产修理时
借:其他应收款—自然灾害修理费
贷:银行存款
收到保险公司赔偿材料、产品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明细
同时冲减固定资产的修理费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自然灾害修理费
并将其他应收款—自然灾害修理费明细科目的差额结转
借:管理费用—自然灾害修理费
贷:其他应收款—自然灾害修理费
转载请注明出处会计知识网 » 用产成品换原材料的会计分录